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(簡稱地球環境所)成立于1999年,其前身是由劉東生、李振聲、施雅風等先生倡議,于1985年組建的中國科學院黃土與第四紀地質研究室。地球環境所在院黨組、兄弟單位和社會各界長期關心和支持下,在國家科技改革的大潮中勇立潮頭、不斷壯大,現已發展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大陸環境變化研究機構。
地球環境所面向國際地球科學前沿,不斷探索地球環境奧秘,形成了“如履薄冰、奮發圖強”的黃土精神。在多尺度全球環境變化、可持續發展挑戰、人類適應等前沿領域,發起了一系列重大研究計劃,產出許多高水平原創成果,提出了東亞環境變化的古季風控制學說等原創理論,引領了黃土、東亞季風與全球變化相關領域的發展。
地球環境所面向國家重大需求,積極將基礎研究成果應用于西部生態屏障建設,在黃土高原退耕還林(草)、中國北方氣候預測、大氣污染治理、新時代黃土高原綜合治理等方面提出多份咨詢建議,為西部生態環境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。培養了以安芷生、周衛健院士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科技領軍人才,被譽為地球環境科學領域優秀科學家成長的搖籃。
數十載風雨兼程,九萬里風鵬正舉。面對新形勢、新任務和新挑戰,地球環境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按照“四個率先”和“兩加快一努力”的要求,傳承發揚“如履薄冰、奮發圖強”的黃土精神,凝心聚力、共謀發展,以建設國際一流地球環境研究中心為目標,為實現國家高質量科技自立自強做出重要貢獻。
孫有斌
2022年6月